GB/T 33635-2017绿色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认证
一、标准制定背景与目的
(1)背景:在“十三五”期间,中国绿色制造从理念推广走向工程实施。绿色供应链将环保、资源节约和健康安全理念贯穿企业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采购、生产、运输、储存、销售、使用和报废处理的全过程,是绿色制造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环节。为支撑工信部绿色制造工程的实施,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了该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。
(2)目的:引导制造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,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理念融入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,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和资源利用效率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二、主要内容
(1)管理范围:明确了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的管理范围,包括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以及与企业相关的上下游供应商、分销商、零售商、回收利用企业等。
(2)全生命周期管理:涵盖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,即从设计、生产、采购、回收利用到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等环节。在产品设计阶段,要考虑产品的环境友好性、可回收性等因素;在生产过程中,要注重节能减排、资源循环利用;在回收利用阶段,要建立有效的回收体系,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。
(3)全产业链协同:强调全产业链的协同合作,不仅要求制造企业自身做好绿色管理,还需要带动供应商、消费者、回收利用企业等相关方共同参与,实现产业链的绿色化。例如,企业要对供应商的环境表现进行评估和管理,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,与回收利用企业合作建立完善的回收网络。
(4)全要素管理:涉及资源、环境、健康安全等全要素的绿色管理。企业要合理利用资源,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,保障员工和消费者的健康安全。例如,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废水、废气、废渣排放,确保产品符合环保和安全标准。
(5)环境信息管理:要求企业建立环境信息管理系统,收集、整理、分析和传递供应链中的环境信息。包括原材料的环保性能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数据、产品的环境标志等信息,以便企业和相关方了解供应链的环境状况,做出科学的决策。
(6)相关文件要求:规定了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需要制定的相关文件,如绿色供应链管理手册、程序文件、作业指导书等,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。
三、实施意义
(1)对企业的意义:
有助于企业全面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,明确从产品设计源头进行绿色性分析的步骤、方法和要求,以及重点管控物料清单管理要求,规范采购阶段对绿色材料、产品和供应商的控制,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。
能够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,通过优化生产过程、降低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,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。同时,符合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,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和品牌价值。
有利于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,在金融机构日益关注环境、社会和治理风险的背景下,具备绿色供应链认证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金融支持和融资。
(2)对产业的意义:
核心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,可以带动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回收利用等相关组织绿色协同发展,共同打造绿色产业链,推动中国制造产业链全面绿色化升级。